流動人口隨遷子女的民族團結教育探索
www.tracyaward.com 2016年02月02日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民族教育》雜志
永康市位于浙江省中部,被譽為“中國五金之都”,五金文化帶來了各個民族的“新永康人”。堰頭小學地處永康經濟開發區,成為典型的輸入型少數民族子女的學校,99.2%的學生是外來建設者子女,來自16個省份,有侗族、白族、布依族、彝族、仫佬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由于來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家庭,學生的經濟、文化背景、生活習慣都存在明顯的差異。如何切實尊重差異,讓少數民族學生和漢族學生實現彼此間的認同、接納、欣賞、交融,一直是我們在思考和重點解決的問題。 “一墻一廊一窗一操”——實現民族文化進校園 為了讓學生從小接受傳統文化、民族文化的熏陶,我校在操場的四周繪制了一面長達300多米的民族文化墻,展示出中國56個民族的風土人情,在餐廳布置了一條“舌尖上的民族美食”的文化長廊,在校園里設置了一排民族文化宣傳窗,營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氛圍,讓民族特色文化每天陪伴在學生身邊,促進他們成長。 學校少先隊整合了藏族、白族、土家族、彝族、苗族、布依族等6個少數民族的特色舞蹈,編排了別具一格的“民族操”,取代了傳統的課間操。每天,學生伴著各民族經典音樂起舞,滿是動靜結合的詩意。 “五團兩教材”——實現民族文化進課堂 學生以才藝展現自己的民族特色,教師以藝術為突破口,引領學生融入校園民族團結大家庭。學生可能有不同的教育背景,但他們都有相同的音樂、舞蹈天分,學校為他們提供了展示才藝的平臺,賦予了他們由內而外的自信,學生敞開心扉,接納不同民族的文化,藝術也因此成為了連結學生的紐帶。 我校成立了5個民族藝術團,即“七彩民族合唱團”、“民族舞蹈團”、“葫蘆絲民族樂器團”、“巴烏民族樂器團”、“京堂鼓樂團”。其中“民族舞蹈團”、“七彩民族合唱團”先后參加了“第四屆新永康人藝術節”、“麗州之夏”廣場納涼晚會、“第六屆農村文化藝術節” 等演出。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1月,我!懊褡逦璧笀F”120名隊員登上了永康人自己的春晚“華溪春潮”的舞臺。在永康市共青團組織的“鼓樂隊”大賽中,我!熬┨霉臉穲F”榮獲一等獎!鞍蜑趺褡鍢菲鲌F”獲永康市中小學生課堂器樂大賽一等獎……學生在學習、表演的過程中,體驗與傳承著民族文化,收獲著民族自信。 我校將民族團結的理念融入課程,將民族團結教育所彰顯的教育價值貫穿課堂,鼓勵學生參與多元民族文化的學習,形成和睦共生、和而不同的價值觀。學校開發了兩套民族文化校本教材:低段版的《民族文化知多少》、高段版的《民族文化大交融》。每周一節的“民族文化課”,孩子們開心地徜徉在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大觀園里,享受屬于他們的快樂時光。 一年一屆民族文化周——展現不同民族的精彩 民族文化周是堰頭小學一年一度的盛會。本著“讓不同的民族綻放出同樣的精彩”的目標,從2012年至今,學校已經舉辦了四屆民族文化周。首屆民族文化周,以傳播民族服飾文化、方言文化為主題。第二屆民族文化周,以傳播“節日文化”為主題,學生選出最喜歡的少數民族節日,設計并親身體驗了傣族的潑水節、彝族的火把節等節日。第三屆民族文化周,以傳播“經典舞蹈文化、民族樂器文化”為主題,通過“民族樂器T臺秀”、“各民族的特色舞蹈”展示,如白族的《喜慶采春》、土家族的《擺手舞》、彝族的《甘嫫阿妞》、布依族的《繡花調》、苗族的《醉苗鄉》,做到家長、教師、學生齊上陣。第四屆民族文化周,以傳播“民族美食文化”為主題,讓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參與到活動中,共同體驗不同民族帶來的不一樣的風情。 少數民族家長工作坊——搭起家;悠脚_ 學校和家庭互動交融是堰頭小學一直倡導的,我校成立了“少數民族家長工作坊”,編寫《家長心理健康教育手冊》、《爭當陽光民族花朵》等校本教材,定期開展“親子活動課”“陽光家長論壇”,創設 “少數民族家長博客”“少數民族家長QQ群”等網絡平臺,幫助家長學會聆聽孩子的心聲,了解孩子的需要,傳遞關懷,促成親子間和諧融洽的關系,提高少數民族學生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識能力。 科研引領——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學校以浙江省重點課題《讓民族之花在校園絢麗綻放——小學外來建設者民族文化認同教育的研究》為引領,積極開展教育部子課題、浙江省重點課題、金華市級課題、永康市級課題的四級課題研究,先后開展了10多個課題的研究。通過科研引領,創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外來建設者子女民族團結教育特色。 堰頭小學通過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動,讓學生了解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美。在多元文化里,堰頭小學的民族之花絢麗綻放,體現了“小學校、大家庭”“小堰小、大中國”的和諧景象,讓多彩民族文化在校園融匯,讓各族學生和諧相處。 在堰頭小學,外來學生不姓“外”,他們被親切地稱為“民族花朵”,孩子們都有一個響亮的口號“我是民族花朵,我很優秀”。老師們把每個班級、不同的民族凝聚成同一股力量,共建民族團結大家庭,讓學生充分發揮特長,培養自信,使他們擁有愉快的童年。學生的父母因此更安心地奮斗在異鄉,為建設“兩美永康”作更大貢獻,他們也愿意花更多時間關心孩子的成長,與孩子相互交流、相互溝通,形成了和諧的家庭氛圍。 近年來義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人員子女隨遷率不斷增加,堰頭小學的少數民族學生,其實是我國流動人口隨遷子女的縮影。他們如候鳥般遷徙,沒有心靈的歸屬。像這樣典型的輸入型少數民族子女的學校,經濟發達地區還有很多。眾多民族匯合在一起,作為流入地的學校教育,要做的是如何尊重差異,包容多樣,通過擴大交往交流交融,創造各族學生共學、共樂的育人環境。 學校還需主動擔負起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的職責,注重教師的培訓,促使教師主動學習、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提升教師的民族文化素養,并在教育教學中深入開展民族團結教育,使學生樹立起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意識。 我們的學校、家庭、社區、企業,要齊心協力,創新“全域化”交往交流交融的機制,構筑常態化的民族團結教育大平臺,將民族團結工作全覆蓋,促進各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讓各民族在中華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 。ㄗ髡撸厚R蘭珍,系浙江省永康經濟開發區堰頭小學校長) 《中國民族教育》2016年第一期 ![]() |
- 新疆決定打造民族團結教育“升級版”提升工程2016-03-31
- 把民族團結教育落到實處2016-02-02
- 民族團結教育是每一個公民都應接受的教育2016-02-02
- 徐州市“五結合”、“八個一”推進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向縱深2015-11-17
- 北京市中關村第三小學:以我的愛牽你的手2011-09-30
-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三小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紀事2011-09-30
- 甘肅省首家民族團結教育示范基地在蘭州啟動2010-10-25
- 西藏曲水縣深入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2010-09-21
- 新疆啟動大學生民族團結教育系列活動 為期兩月2010-04-26
- 民族團結教育從小抓起20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