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上的小學
www.tracyaward.com 2015年07月28日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民族教育》雜志第六期
從西藏山南地區行署所在地澤當鎮出發,要經過4個小時的顛簸,才能到達海拔4000多米的錯那縣城。放眼望去,以為縣城就在天邊,誰知再去往該縣門巴族世代居住的勒布溝,竟然還要沿著蜿蜒的山路盤旋而下,直降2000多米。 車在古木與竹林相間的原始森林中穿行,隨處可見峭壁懸崖和飛流直下的瀑布,瀑布在崇山峻嶺、茫茫林海的映襯下,若隱若現。 同行的人介紹說,勒布溝藏語意為“好的地方”。高原上有這樣一處景色秀麗的地方,完全是上天的饋贈,拉薩的人把這里稱為“天然氧吧”。勒布溝里大約居住著680多個門巴族人,分布在勒、貢日、吉巴和麻瑪4個鄉,勒布溝就是這4個鄉的統稱。勒布溝只有一所小學——錯那縣勒布完全小學,4個鄉所有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都在這里上學。 順著山路而下,一些零落的村莊在濃重的霧氣中漸漸露出了蹤影。行車到下午4點多,終于到達溝底,遠遠就看到了勒布完小,紅旗獵獵,在滿目的蒼翠中分外顯眼。 錯那縣勒布完全小學校園一景(董鳳君 攝) “他們都是邊防警察,日夜巡邏保一方,有苦有難找他們,他們就在這個地方!眲傔M校門,就聽見孩子們響亮的歌聲,一個穿著迷彩服的小伙子拿著小型DV在拍一群孩子唱歌。 小伙子叫莊冀,四川成都人,去年從警校畢業后,就來到勒布邊防派出所當邊防警官。只要沒有特殊的事情,他每天都會到學校,和孩子們鬧成一片!拔邑撠熃o孩子們上法制課,有時候教他們唱歌。拍這個DV,是想記錄下孩子們的生活,剪輯好以后送去參加北京的一個微電影比賽!鼻f冀爽朗地說。 莊冀并不是第一個來完小當編外教師的警官。多年前,勒布邊防派出所就與駐地完小結成了共建單位,警官來學校輔導教學從未間斷,雙方已經探索出一條以法制教育為主導、品德教育相結合、音樂啟蒙作疏導的教育模式。 邊防警察莊冀和孩子們在一起 (董鳳君 攝) 正和莊冀聊著天,校長巴桑德吉迎了出來,她才剛剛30歲,已在這所學校工作了5年多。據她介紹,勒布完小是錯那縣離邊境最近的一所小學。就是在這樣一個地方,無論是政府有關部門,還是學校、家長,都對教育非常熱心和關注!斑@幾年,勒布溝適齡兒童的入學率和鞏固率都是100%!卑蜕5录f。 勒布完小不大,4個鄉的學齡兒童加在一起,只有52個學生。除了一年級和四年級,每個年級一個班。學校只有8個老師(包括校長),每個老師都要兼任好幾門課。但學校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進校門左側是學生食堂,學校特意請了當地門巴族的女廚師,以滿足學生們的口味。巴桑德吉介紹說,學生在早餐時能吃到雞蛋、牛奶等營養早餐,午餐能吃3個菜。所有的錢都由當地教育部門發放,孩子們不用出一分錢。 勒布完小的門巴族女孩 教學樓是2002年建的,走進三年級的教室,里面只有十幾張課桌,孩子們正在自習。墻上貼著課程科目,藏文、漢語文、數學、科學、品德與生活、美術、體育、音樂、信息、綜合與實踐、地方與學校等,竟然一應俱全。更讓人吃驚的是,在這個恍如與世隔絕、世外桃源般的地方,孩子們完全沒有想象中的羞澀和怕生,他們涌上來讓我們拍照,嘰嘰喳喳地評論我們的鏡頭,甚至大聲地說:“老師,你會說英語嗎?你用英語跟我們說話吧!” “門巴族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本民族文字,所以藏語是門巴族的日常語言。但是,在學校里,學生們掌握漢語和英語更快一些!卑蜕5录f。 緊挨著教學樓的,是學生們的宿舍樓,每個房間有6至8張床,“床上用品是教育局統一發的,洗漱用品是學校買的。孩子們吃住都在學校,周末回家!卑蜕5录f。 對勒布溝的孩子們來說,在學校的時間比在家里的時間長,和老師同學在一起的時間比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長。在某種意義上,勒布完小更像他們的家。而這個家,把分散在勒布溝的幾百個門巴族居民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 對老師們而言,花了更多的心血在學校,花在自己家的時間就少了。巴桑德吉的家在錯那縣城,她常常幾個禮拜才回一次家,5歲的孩子看見她,變得有些陌生。 學校還有一位唯一的漢族老師袁莎,是個四川姑娘,去年才來到學校,如果要回一次老家,就要先坐車到縣城,再從縣城到地區,在地區住一晚上,第二天再坐車到拉薩,在拉薩再住一天,然后坐火車到四川,單程整整要三天的時間。 看見我們驚奇而感慨的眼神,袁莎輕笑起來,抬頭看著學校背后云霧繚繞的山林說:“這沒什么,你們看,這個地方挺好的,空氣好,環境好,最重要的是,孩子們很喜歡我,也很需要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