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低水平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www.tracyaward.com 2015年07月28日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民族教育》雜志2015年第4期
提要:在不同環境與文化氛圍里,可以考出同樣的成績,但卻可以培養出完全不一樣的人出來
今天這個時代,進入了一個“我時代”,每個人都在追求自己公正的權利,每個人都在追求公平的機會,在教育領域也不例外。但是,當我們都在追求公正的權利和公平的機會時,卻容易忘記公平的另一面,那就是質量和效率。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言,要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通過教育改變命運,但教育改變命運有兩條路徑,一是通過教育提升能力,二是通過教育提供機會。我們之所以緊盯著后面這條路,是因為這條路主要是靠外在的機會與資源來解決;而前面這條路,不僅需要得到外在機會與資源的支持,更需要自己的努力與投入。 近年來大家都在討論一個問題,即重點大學在農村招生的比例在縮小,于是就要求這些重點大學增加對農村學生的招生比例,而且把這個問題視為典型的公平問題?墒,事實真的如此嗎?首先我們應該看到,農村學生進入重點大學的比例低了,是因為他們在中學和小學中獲得的考試成績相對低了,由此延伸出他們在中學和小學所受的教育質量相對低了。實際上,重點大學所招農村學生比例小了,暴露出來的應該是農村學校的教育質量低了,而不是分配的名額少了。試想,當重點大學多招了幾位農村籍的學生,整個農村教育有什么質的變化嗎?當重點大學多招了幾位農村籍的學生,這些學生在重點大學里就能夠得到重點的發展嗎?當然我并不反對應該給予農村籍學生更多的入學機會,只是我認為改變農村教育現狀,提高農村教育質量,比簡單地多給幾個入學名額更為必要。 對于教育質量的影響,還不能夠簡單地用考試成績來衡量。有著同樣成績的兩個學生,可能他們的思維品質、成長視野、個性與心態完全不一樣,這可以看成是更高層次的教育質量,當然我們也最容易忽視教育質量。當下,農村學校和偏遠地區學校硬件建設正在奮起直追,很多學校和城市學校的差距正在消失?墒,當農村學校正沉浸于校園變得更加美好的時候,城市學校已經在操心教學設施的更新問題;當農村學校開心于使用新的教學設施時,城市學校已經在琢磨如何對學校進行文化提升了。 大家可能會說,這怎么是教育質量的問題呢?還是教育公平的問題嘛!因為這主要還是錢的問題,多給點錢不就既可以讓校園更美麗,還可以挑選好的教學設施,還可以讓學校更有內涵嗎? 問題還真沒有這么簡單。正是在如何讓校園更美麗,如何讓教學設施更適合,如何讓學校更有內涵上,才能真正體現學校育人質量和育人水平的差異。只是簡單地教教材、讓學生應試,學校環境與教學設施的影響還真不大。但從育人的角度來講,從提升學生的素養角度來講,環境與設施就成了文化,成了課程,彼此間的差距就大了。在不同環境與文化氛圍里,可以考出同樣的成績,但卻可以培養出完全不一樣的人出來。 教育問題,要么歸因于不公平的待遇,要么歸因于低質量的教育。要解決公平問題,一定要借助于外力,但外力解決的永遠是低水平的問題,是眼前的問題;要徹底解決教育問題,尤其是教育質量問題、教育層次問題,既需要外力提供更多的資源與更多的機會,更需要專注于特定地區、特定人群的教育模式、教育內容與教育文化,只有把教育質量切實提高了,把教育內涵豐富起來了,才有機會讓特定地區與特定人群都能分享教育改革帶來的紅利。 。ㄗ髡呦等A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浙江省海寧市高級中學校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