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會,去支教吧!
www.tracyaward.com 2015年07月28日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民族教育》雜志第六期
曾隨相關的教育調研組赴西藏。行走幾個地區,印象最深的是到處都有援藏干部和教師以及從全國各地來的教育志愿者的身影。他們遠離家人和熟悉的工作環境,來到西藏這片熱土,短的一年,或者兩三年,長的一待就是十幾年。他們與西藏建立起了特殊的聯系,有的是一個人,有的背后有一個強大的組織和團隊,他們抱持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支援西藏的發展。 西藏只是中國西部的一個省區。在西部各省區,都活躍著來自東部地區各行各業的許多人的身影。 西部是一個什么地方?籠統地說,它只是一個有特定含義的地理概念。它由西南五省區市,包括四川、云南、貴州、西藏、重慶,西北五省區市,包括陜西、甘肅、青海、新疆、寧夏及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以及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組成。然而,這個地區疆域遼闊、人口稀少,明顯特征之一是經濟社會欠發達,亟待發展。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然而,時下,這種東西部對口支援正在成為一種國家力量,以一種常態的方式進行。東部沿海地區以各種方式支援西部欠發達地區,這樣做的目的是以先行發展的東部地區帶動欠發達的西部地區共同發展,縮小東西部地區之間的發展差異。從戰略的高度看,發展是為了加強民族團結、保障邊疆安全和社會穩定,讓所有地區、各民族的人們共享發展成果。 教育對口支援西部,是國家對口支援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彰顯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對口支援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萌芽,80至90年代不斷發展,2000年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教育對口支援更是為政府所倚重。正如本期聚焦文中所述,教育對口支援從“單項作戰”到“組合推進”、從“規定動作”到“自選動作”、從“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從“輸血”到“造血”……60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教育對口支援漸成體系,創造了多種形式,為西部教育改革與發展注入了越來越多的能量。 通過實踐,教育對口支援創造性形成了7種對口支援方式。一是對口支援西藏和四省藏區教育。東中部17個省市、教育部15個直屬單位對口支援西藏教育,6個省市對口支援青海省藏區教育,天津、上海、浙江、廣東對口支援其他三省藏區的四州兩縣。二是對口支援新疆教育。東中部19個省市對口支援新疆82個縣市教育工作。三是利用東西扶貧協作關系加強教育對口支援。如北京對口支援內蒙古,上海對口支援云南,天津對口支援甘肅,福建對口支援寧夏等。四是高校對口支援。2001年,教育部啟動實施了“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支援活動。五是中職教育對口支援。從2014年起,建立了17個職教集團和33所民辦本科學校對口支援西藏和四省藏區中等職業學校的新機制。六是內地辦班項目。從1985年舉辦內地西藏班起,目前已辦有內地西藏班、內地新疆高中班、內地西藏中職班和內地新疆中職班,為西藏、新疆培養了一大批人才。一些省份還利用對口支援機制舉辦了民族班,招收少數民族學生。七是本地組織的教育對口支援工作。各省市充分利用本地相對發達城市的優質教育資源,開展對本地區民族教育的各種援助活動,取得了顯著成績。 對口支援是國家發展戰略,它凸顯了一種國家力量。但參與其中的,是一個一個具體的個人,是那些舍小家顧大家的個人,他們用自己的熱情與智慧,為西部帶去了理解、帶去了希望! 有機會,去支教吧!在西部這片神圣的熱土上,在相對嚴酷的自然環境中,去感受作為人的意志,去感受國家的力量,感受被需要和奉獻的價值,同時也會收獲分外的溫暖和人生的意義升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