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小學教育課程對農村小學教師全科培訓的啟迪
www.tracyaward.com 2016年03月09日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民族教育》雜志
農村教育質量是衡量義務教育均衡的顯著標志,農村教師的專業素質則是影響農村教育質量的首要因素。為了提高農村小學教師的專業素質,除了招聘高素質的新教師之外,對現有教師的在職培訓是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的主要途徑。 我國的農村小學教師屬于典型的全科教師,除了承擔語文、數學兩門主干課程之外,還要兼任科學、品德與社會、綜合、藝術、體育等其他國家課程的教學。因此,要提高農村全科教師的專業素養,對教師進行多學科培訓十分必要。 那么,這樣的培訓課程該如何設置呢?已有的研究表明,農村小學教師培訓中存在培訓方案制定前缺乏培訓需求分析,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培訓方式單一,缺乏交流互動,培訓缺乏跟蹤管理與指導等問題。 對此,筆者想以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的小學教育學士課程為例,通過對課程方案進行剖析,試圖從中尋找一些小學全科教師培訓的借鑒之道。 迪肯大學(Deakin University)位于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是一所建立于1974年的由政府資助的大學。2014 年,其教育學專業在極具影響力的全球大學排行榜之一——QS世界大學排行榜排名第23位(數據來源:人民網)。小學教育學士課程是該校教育學院的核心教師教育項目之一。 核心理念與基本觀點 核心理念。關注學習者的真實需求,根據成年人學習的基本規律,以需求為導向,采取“核心+選修”相結合的課程方案,讓大學學習成為學習者成長中的關鍵事件。 迪肯大學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是能夠進行小學教育階段各學科的教學,以此目標為導向,設置了“核心+選修”相結合的課程方案。小學教育學士課程包含32學分,由26學分核心課程與6學分選修課程組成。6個選修學分可以從迪肯大學的任意學院或學系選取。 基本觀點。必修課程滿足小學教育教學的基本需求。迪肯大學小學教育專業核心課程包括4學分學科基礎課、15學分小學教育和7學分專業學習。學科基礎課包括數學、科學、文學、人文四大基礎學科,主要在一年級開設,具體包括生態與環境、數學基本概念、兒童與青年文學、從1700年-2010年澳大利亞的時空穿梭,每個模塊1學分。該課程還涵蓋了澳大利亞小學教育涉及的所有課程,共計15學分,包括數學教育、英語教育、科學教育、藝術教育、人文教育、技術教育、體育教育、學生健康與幸福教育。按照不同領域在小學課程中的比重,不同領域所占的學分也不同。比如數學教育3學分、英語語文教育3學分、科學教育2學分、藝術教育2學分、人文教育2學分、技術教育1學分、體育教育1學分、學生健康與幸福1學分。專業學習主要是教師教育課程,包括“教師學生-身份確認”、“教育的社會背景”“教師學生的關系”“教育學”“課程探索”“評價:認識學生的方式”“大學向工作的過渡”7個模塊,每個模塊1學分。 選修課程拓展自己的學習廣度與深度。6個選修學分可以從迪肯大學的任意學院或學系選取,這為學習者拓展自己學習的深度與廣度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選修的選擇應當基于個人興趣、現有專業知識、接受更廣泛的高等教育。課程方案特別推薦學習者學習學科系列課程,以完成一門具體學科的教學序列。比如,歷史、文學、科學或數學等學科,有4個學分選取同一學科領域,加上1學分的初中教學法,以及從事20天的中學教學實踐,可以獲得中學某一學科的教師資格證。 教育實踐連接知識技能學習,搭建學習者個人實踐教學知識轉化的橋梁。迪肯大學小學教育課程沒有包含正式的教學實踐模塊,而是整合在專業學習中,至少實習80天。在專業學習課程中,除了“教師學生身份確認課程”外,包含一定天數的有指導的教育實踐活動,依據課程要求,有著不同的實踐任務。 具體做法 小學教育各課程平行設置。迪肯大學的小學教育專業分成4個學年,分別設置學科基礎課程、小學教育課程、教師專業發展課程三大類課程,其中小學教育類課程平行設置小學教育階段的所有課程,根據國家課程設置確定不同學科的模塊比重,比如小學數學設置3學分,小學科學2學分,技術與設計1學分。 學科教學課程螺旋上升。4年學習期間,分別包含了學科基礎、小學教育、專業學習三個大的課程模塊,從一年級至四年級螺旋上升。 學科教學課程有效針對小學教學實踐。以“小學數學教育”課程為例。小學數學學科教學課程包括數學基本概念、兒童與數學、教師與數學、專業實踐與數學。具體內容如下: 【1】數學基本概念:自然數、倍數、因數、質數、整除、整數分解……MC愛舍爾作品分析;在平面上創造愛舍爾類型分布;柏拉圖立方體與雙倍柏拉圖立方體;從網建構立方體。 【2】兒童與數學——形成數學概念:職前教師與兒童互動并分析兒童在數學任務中的反應,被用來作為一種刺激來檢測他們自己關于某些關鍵數學概念、數序、表達和程序在涉及數字和測量時的理解……檢查國家和州的數學素養標準。 【3】教師與數學——創造高效的課堂:為兒童形成策略來提供挑戰、清晰、包含兒童的數學學習經歷……設計數學學習的有效活動;應用合適的學習技術促進數學教學的提高。 【4】專業實踐與數學——設計包容性項目:數學課程執行中的有關問題……計劃、執行包容性的數學學習中的社會文化因素和公平因素。整合的數學課程與持續的專業發展。 學習方式靈活多樣。主要學習方式包括集中面授、在線學習、教育實踐。根據不同的課程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以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集中面授主要包括講座、研討、工作坊、田野考察等形式。講座是所有課程的首選學習方式,所占的比重大約為三分之一,研討成為集中面授的主要學習方式,比如在小學數學類課程中,“兒童與數學”形成兒童的數學概念,每周3小時的集中面授,1小時講座,2小時研討。工作坊也是集中面授的學習形式之一,比如在藝術教育的學習中,在工作室和計算機實驗室的技能訓練類學習,工作坊是有效的方式。 “迪肯云平臺”是小學教育學士課程重要的學習方式,可以作為一種獨立的學習方式,進行某一課程的學習。比如“專業實踐與數學:設計包容性項目”完全采用在線學習。此外,“迪肯云平臺”是集中面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在線討論的重要工具,比如在“教師與數學:設計高效課堂”的評價項目中,進行反思性討論任務,就是依托這一平臺。 教育實踐是專業學習模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不同的課程中有著不同的實踐任務,通過實踐活動,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鞏固所學技能,比如“教育的社會環境”課程的實踐任務是:職前教師能夠對學校的環境進行定位;觀察并記錄班級、教師、學校常規的情況;觀察并分析實習學校的社會、文化、宗教、性取向觀點的性質與影響;參加會議、場地職責、學;顒拥;指導學生小組與個人作業;收集與分析有關包容性的政策文件;保存記錄他們作為計劃、觀察、收集文件、參與學;顒、反思的證據的日記(電子文本或紙質文本)。職前教師同他們的指導教師與大學教師分享他們的日志。連續的集中教育實踐,系統鞏固所學習知識技能,實現從學生向小學教師的過渡。比如“從大學向工作的過渡”課程中,要求職前教師能夠:作為與指導教師討論計劃的拓展,用適當的形式計劃一個單元的工作/班級計劃;完全掌握整個班級一天至少兩節課的教學工作至少10天;作為一名新手教師完全融入到學校的生活與運行中;參與分享家長/教師/學生的訪談。 評價——了解學習者的方式。評價作為教學環節的組成部分之一,是了解學習者情況,為教師提供反饋的重要方式。迪肯大學的課程評價注重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形式靈活多樣,注重實效。 學科基礎課評價方式靈活多樣,有作業、小組展示、報告、書面測驗、短文、在線測試、田野報告、解釋練習,比如數學基本概念的評價包括:書面測驗50%(為保障學生的學習質量,卷面分數必須在50分以上),3次作業(比重20%,15%,15%)50%。 小學教育課的評價方式包括個人作業、小組作業、書面測驗、研究報告、研究作業、在線測試、網絡反映、反思日志、社區項目、課程設計等。比如“教師與數學”課程:三個評價項目,都必須提交。報告:探索兒童文學促進兒童參與和理解數學,占50%;在線反思性討論任務,占10%;書面報告或口頭陳述:操作和閱讀發展對某一數學內容領域的概念的理解;評價總量相當于1600個字,占40%。 課程評價形式包括作業、教育反思、研究任務、短文、口頭展示、日志等,教育實踐情況由課程管理者指定的指導導師評價。如“從大學向工作的過渡”課程評價,評論過去的學習,口頭展示,15分鐘,占25%;基于證據的報告,600字,占25%;提交日志:1400字,占50%。 迪肯大學小學教育學士課程的課程架構、課程內容、學習方式、評價方式,符合能夠進行小學全科教學的實際,與我國農村小學教學的現實吻合,平行設置螺旋上升的課程設置、有針對性的培訓內容、靈活的學習與評價方式,值得我國農村教師培訓者在課程設計過程中參考。 (作者:李玉峰,系聊城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 《中國民族教育》雜志2016年第3期
![]() |
- 莫讓“進城熱”傷了農村教師的心2017-01-16
- 河南:嚴禁農村教師“有編不補”2016-12-14
- 湖南實施農村教師公費定向培養計劃調查2016-09-06
- 浙江義烏對進城農村教師實行摘牌制避免蘿卜選聘2016-08-12
- 河北淶水:“補、流、訓”機制巧解農村師資之困2016-05-07
- 重慶江津區:農村教師從“招不進”到“留得住”2016-05-04
- 口號式關愛可以休矣!2016-04-14
- 調查者說:密織農村教師系統關護網2016-04-14
- 生存現狀調查顯示:農村教師身心健康有隱憂2016-04-14
- 安徽合肥高新區:教育民生不斷向農村教師傾斜2016-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