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內涵建設 提高教育質量
www.tracyaward.com 2016年02月02日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民族教育》雜志
“十二五”時期,通遼市圍繞貫徹落實內蒙古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內蒙古自治區蒙古語言文字工作條例》和《內蒙古自治區民族教育發展水平提升工程實施方案》等法規文件,卓有成效地開展了民族教育工作。 堅持優先重點發展民族教育 通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民族教育發展,每年均將民族教育發展作為市委市政府的重點工作之一。2014年出臺了《通遼市關于進一步加強民族教育工作實施方案》,對新時期民族教育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第六次全國民族教育工作會議召開后,市委市政府第一時間組織學習了會議精神及《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將有關要求全部納入到了《通遼市民族教育“十三五”發展規劃》中。 “十二五”時期,通遼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對民族教育的投入。全市新建了122所公辦蒙古族幼兒園。全市公辦蒙古族幼兒園由原來的6所發展到128所?扇菁{2萬余名蒙古族兒童入園。為鼓勵蒙古族孩子選擇蒙古語授課幼兒園, 2013年出臺了《通遼市人民政府關于全市蒙古語授課學前兒童補助政策的實施意見》,對蒙古語授課學前兒童每人每月補助300元保教費和管理費。全市以實施“校安工程”、“十個全覆蓋”等工程為載體,極大地改善了辦學條件。從2011年起,我市還設立了民族教育專項資金。全市蒙古語授課在校生和在園兒童數由2010年的72717名增加到2015年的93678名,增加20961人。 市旗兩級民委對民族教育發展也給予了大力支持。市民委為民族學校捐助資金累計達120萬元,為400名蒙古族貧困學生捐助40萬元。在促進民族文化傳承方面,市旗兩級民委累計投入了1650萬元,為民族學校購置民族樂器、民族服飾等,支持民族教育領域的重大活動。 堅持提升民族教育質量 我們著重抓了以下5個關鍵環節: 一是強化民族團結。我市把民族團結教育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之一,通過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等活動,教育廣大師生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的思想。多年來,我市每年開展1次市級綜合性民族團結教育活動,8次旗縣級活動,100余次學校級活動,確保了民族團結教育的有效性。 二是推進新課改。我市在中小學全面推廣了“有效教學”、“高效課堂”的途徑和方法,有力促進了新課程改革的步伐。目前,我市各個蒙古語授課高中均建立了“五步導學”、“先學后導、當堂達標352”、“30+15”、“246”等課堂教學模式。從2014年起,在全市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啟動實施了“讀標準音、寫規范字”三年行動計劃。每個旗縣、每所學校都制定了具體的實施方案。這項活動得到廣大師生的高度認可,各民族學校師生的閱讀量不斷增加。 在保證完成國家課程計劃的前提下,我市突出抓了學生科技創新教育,組織各個民族學校裝備了科技創新教育活動室,為有興趣有潛質的學生開展探究性實驗、小發明、小制作提供了良好的活動平臺。目前,科技創新教育已經成為有些學校的特色課程!笆濉逼陂g,我市學生的科技作品在“全國青少年創新大賽”等活動中榮獲國家級獎47項、自治區級獎30項。 民族文化進校園方面,我市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組織各學校將民族文化傳承項目由學校的特色項目、在課外時間開展,轉變為校本課程,進課表,進課堂,有課時。目前,全市各個民族學校已建設了蒙文書法、科爾沁刺繡等20多門校本課程,形成了從小學到高中的,課內、課外相結合的民族文化傳承體系。 三是促進合作與交流。我市創建了全市蒙古語授課高中“教育研究”年會、義務教育階段“教育研究”年會、義務教育階段民族學校聯盟三個載體。截至目前,高中“教育研究”年會已經舉辦了六屆,義務教育階段“教育研究”年會全市統一舉辦過3屆。每次年會,都確定一個主題,包括校長論壇、主題班會、骨干教師展示課、特色建設展示等內容。該活動對校長的培訓、教師業務成長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整體提高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自治區教育廳民教處先后四次派人參加了年會活動,對年會的舉辦給予了高度評價,給了我們極大的鼓舞。我市年會活動也引起了兄弟盟市的關注,已有兄弟盟市的教育局領導、校長、教師300余人到我市參加過年會。義務教育階段民族學校聯盟建設工作開始于2014年,本著“強校帶弱!薄懊П∪跣!钡脑瓌t,組織鄰近的兩所以上民族學校建立學校聯盟,從管理互通、質量同進、師資共建、學生互動、文化共建、項目合作等六個方面開展常態化交流與合作。目前,全市已經建立義務教育階段民族教育聯盟28個,95所小學、27所初中全部納入了聯盟中。截至目前,各個聯盟已開展各類活動157次。通過教育聯盟建設,促進了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推動了民族教育均衡發展。 在對外交流方面,全市共有33所蒙古族學校(幼兒園)分別與北京、吉林和遼寧等區外名校學校(幼兒園)結對,開展了干部掛職鍛煉、教師跟班學習、學生手拉手等活動,參與人數5200人次。我市還加強了與國外的教育交流。近幾年,蒙古國教育專家和教師有60多人到我市參加教研活動。我市民族學校的140多名教師赴蒙古、日本、俄羅斯等國進行考察學習。對外交流合作的深入開展,為全市民族教育事業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四是注重體育藝術工作。為發展學生個性特長,我們特別重視體育藝術工作,在盡量滿足各類學生要求的同時,開展了普及性、經常性的活動。組織民族學校自創了安代健身操,并在全市推廣。按年度組織各學校開展了烏力格爾藝術節、校園那達慕、民歌大賽、民歌合唱、民族舞蹈比賽等活動。2014年,我市的民族藝術團還代表自治區赴延邊參加了“國際藝術交流周”活動。我市選送的舞蹈、原生態藝術等5個節目與20幅書畫作品,以其濃郁的民族氣息和地方特色,受到廣泛好評。 堅持推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十二五”時期,我市共為民族學?间浗處1112人,及時為民族學校補充了新力量,優化了教師隊伍結構。在教研員隊伍建設方面,我市配齊了市、旗兩級教研室的蒙古語授課教研員。為市教研室配備了10名蒙古語授課教研員,各旗縣教研室先后配備了93名蒙古語授課專兼職教研員。這些教研員在課程改革、課題研究等各方面都切實發揮了引領作用。市旗兩級教研室都能夠定期開展“送課下鄉”及聽評課活動,每年直接受益的基層學校民族教師達2000多人。 在教師培訓方面,逐年加大了投入力度。僅2015年,市旗兩級共投入經費788萬元,啟動了中小學教師“市培計劃”。年累計培訓民族學校教師1300余人次,其中高端培訓人次同比以往明顯增加。僅2015年市級培訓民族學校骨干教師共824人次;組織168名校(園)長參加了三期國家級培訓;承辦了自治區級培訓共四期,培訓全區850名教師,其中通遼市共有300名教師參加。在教師培訓資源開發方面,我市的蒙古語授課教師培訓資源開發工作也取得顯著成果,得到教育部領導的褒獎,被譽為“全國地方性教師培訓課程開發的典范”。 在今后的民族教育工作中,我市將圍繞貫徹落實第六次全國民族教育工作會議精神以及本次全區民族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繼續優先重點發展民族教育,努力開創民族教育改革發展新局面,為全區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ㄗ髡撸焊咄,系內蒙古通遼市教育局局長) 《中國民族教育》雜志2016年第一期 ![]() |
- 西安醫專:積極創新教育模式促進學校內涵建設2014-07-21
- 2009年江蘇省高校質量內涵建設成效顯著2010-03-04
- 統籌三個關系 加強內涵建設 推進學校發展2008-12-30
- 校長論壇:注重內涵建設 加快大學嬗變2007-10-26
- 浙江:讓學生上好大學 4年投28億建設高教內涵2007-04-20
- 【特別關注】內涵建設引領學校走上快車道2006-12-21
- 鄭州牧業高專學校:強化內涵破解校企合作難題2012-04-11
- 范唯:專業是高等職業學校內涵建設的品牌和靈魂2012-02-27
- 大力加強內涵建設助推高等職業院?茖W發展2010-08-26
- 上海市教委啟動高等教育內涵建設五大工程2009-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