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優質特色民族教育
www.tracyaward.com 2016年02月02日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民族教育》雜志
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教育,擔負著培養民族人才、繼承并繁榮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責任,擔負著維護廣大民族群眾情感、增進民族間團結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使命。赤峰市在長期的發展實踐中,走出了一條獨具地方特色的民族教育發展之路。 堅持優先重點發展的方針,做到政策和投入“兩傾斜” 抓好政策落實和保證經費投入,是優先發展民族教育的根本保障,也是各級黨政重點扶持民族教育的主要體現。能不能在政策落實和經費投入上做到“優先重點”,是一個地區民族教育發展的前提。一直以來,赤峰市委、市政府始終牢牢確立優先重點發展民族教育的方針,把發展好民族教育作為回應全市廣大群眾內心期盼、促進地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民生工程來抓,把民族教育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定期研究解決民族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和面臨的特殊困難。特別是“十二五”期間,市政府相繼出臺了《赤峰市民族教育發展水平提升工程專項推進工作方案》、《赤峰市民族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施方案》和《赤峰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政策支撐和發展保障體系。2012年起,市財政按每年400萬元、各旗縣區根據本地區實際按生均不低于100元的標準設立了民族教育專項資金,全市每年民族教育專項資金達到910萬元。自2014年,我市建立了民族教育經費補充機制。在保證民族學校公用經費的基礎上,實現民族學校的水、電、暖費用由當地財政全額承擔,每年撥付資金1600萬元。同時,實行了雙語教學一類模式幼兒教育免費制度。市、旗縣區財政按自治區標準分別承擔所轄公辦幼兒園補貼經費,全市每年落實幼兒免費教育補貼資金830萬元以上。 堅持協調、均衡辦學方向,整體提升各級各類民族教育發展水平 民族教育是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民族教育本身涵蓋了民族學前教育、民族義務教育、民族高中教育、民族職業教育等,是一個相對獨立和完整的教育體系。發展好民族教育,必須統籌推進各級各類民族教育發展,做到協調、均衡。赤峰市始終堅持從民族教育整體發展出發,不斷健全和完善民族教育體系。一是加快推動民族學前教育普及發展!笆濉逼陂g,中心城區和六個旗縣政府所在地新建和改擴建了9所一類模式幼兒園。全市累計新建和改擴建蘇木鎮中心園27所,新建嘎查或小嘎查聯辦幼兒園15所。民族學前教育的覆蓋面顯著提高。二是加快推動民族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笆濉睍r期,中心城區和蒙古族聚居的旗縣所在地都創辦了1—2所雙語教學初中、小學;蘇木鎮辦好1所雙語教學一類模式小學并增設嘎查教學點;蒙古族散居地區,實行雙語教學一、二類模式合校的形式,強化蒙古語言文字教育。全市累計新建和改擴建民族義務教育學校68所。同時,為46所學校配備現代化教學設備,為53所中小學安裝了“蒙漢文教學資源網”。三是加快推動民族高中教育優質發展!笆濉逼陂g,全市10所民族普通高中新建校舍12.58萬平方米,有6所實現異址新建。市政府所在地和九個旗縣政府所在地分別創建了1所雙語教學民族普通高中,有兩所民族高中進入自治區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四是加快推動民族職業教育突破發展。在赤峰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和赤峰農牧學校,開設了蒙古語授課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根據民族地區發展需要,在阿旗職教中心開設了民族文化藝術、民族工藝、民族生活用品等類別的專業。 堅持以改革為根本動力,不斷深化民族教育領域綜合改革 深化綜合教育改革,是破解民族教育發展難題、推動民族教育優質發展的根本動力!笆濉詠,根據我市民族教育的特點和實際,實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舉措。一是建立了民族高中教育市級統籌的管理體制。實行了全市統一報名、統一考試、統一閱卷、統一錄取、統一質量分析的“五統一”招生考試制度,實現了“公平錄取、陽光招生”。建立了涵蓋全市民族教育各學段的教育質量監控體系,推行全市一類模式高中各年級年度聯考制度和中考、高考質量監測分析制度。二是全面深化民族學校課程和教學改革。認真落實國家課程計劃,積極探索有效教學,打造“自主高效”課堂。在全市一類模式中小學普及推廣了“標準音、規范字”實驗成果。2010年以來,先后承辦了全區雙語教學一類模式中小學課程改革現場經驗交流會和全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程改革現場會,我市民族學校課程改革工作得到與會專家和領導的充分認可。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強雙語教學二類模式教育工作的意見》和《赤峰市雙語教學二類模式學校督導評估細則》,在二類模式幼兒園全面開設蒙古語會話課,將二類模式中小學蒙古語周課時數由原來的三課時增加到五課時,初步實現了幼兒園、小學和中學蒙古語課程內容相銜接。三是創新民族師資隊伍培養培訓方式。近五年,先后選派66名民族學校校長(園長)參加了高級研修班培訓學習,組織部分民族學校校長赴發達地區學習交流和掛職鍛煉;制定了民族教師培訓規劃,每年投入40萬元,對一類模式中小學教師進行免費培訓,年培訓400余人;自主研發了“繼續教育蒙古語網”,拓寬了蒙古語授課教師繼續教育渠道。 發揮民族教育自身優勢,大力推動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與靈魂,是民族生存的根基、發展的動力、繁榮的根本。推動民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黨的一貫政策,是包括漢族在內的全國各民族的共同意愿。傳承和繁榮民族文化,是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民族學校的崇高使命、神圣職責和歷史任務。為此,我們在民族中小學校廣泛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大力推進民族優秀文化進校園、進教材、進課堂,構建傳承民族文化的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各地各校結合本地區實際,挖掘和開發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相繼建立了“潮爾、蒙古長調、馬頭琴、青少年搏克”等民族傳統項目基地,研究開發了《蒙古族傳統教育》《蒙古民俗風情》和《神圣的搖籃》等一系列特色校本課程,使民族學生增進了對蒙古民族傳統文化、歷史沿革、風土人情的了解,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在民族教師的培訓內容中增加民族文化教育內容,因校因需制宜,聘請民間藝人或民族傳統藝術項目的行家里手到校擔當顧問或進行輔導,豐富民族文化傳承的內容,提升了民族文化傳承的品質。 在“十三五”時期,我們將牢牢堅持優先重點發展民族教育的方針不動搖,理順思路,明晰目標,合理運籌,科學謀劃,不斷健全和完善民族教育優先重點發展的體制和運行機制,全面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全面促進教師的自主發展和專業發展,全面加強學校的優質發展和特色發展。 。ㄗ髡撸喊僖依,系赤峰市教育局副局長) 《中國民族教育》雜志2016年第一期 ![]() |
- 內蒙古自治區教育發展:練好民族教育“內”功2016-12-06
- 遵循黨的宗旨履行好民族教育工作政治責任2016-11-08
- 廣西:到2020年小學到高中民族班學生將超8萬人2016-05-24
- 教育部辦公廳、國家民委辦公廳關于開展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督2016-05-04
- 內蒙古將加快發展學前、義務教育階段民族教育2016-05-04
- 全國青少年民族團結教育研究中心落戶中央民大2016-03-22
- 四川:政策“套餐”補強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發展2016-03-20
- 內蒙古:堅持依法治教扎實推進民族教育改革發展2016-03-17
- 內蒙古:提出將建立民族團結教育常態化機制2016-02-20
- 把民族教育放在優先重點發展的位置2016-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