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民族教育放在優先重點發展的位置
www.tracyaward.com 2016年02月02日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民族教育》雜志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二五”期間,鄂爾多斯市堅持優先重點發展民族教育,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各項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形成了各級政府全面推進,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民族教育事業健康、穩步發展的新局面。 牢牢把握政策,堅持優先重點發展民族教育 始終堅持財政教育投入向民族教育傾斜,優先保證民族教育發展的需要。一是市和旗區每年將民族教育專項補助金列入財政預算,并按照隨著財力增長逐年增加的原則設立補助金。2007年至2015年,市本級財政下撥民族教育專項資金3080萬元,平均每年投入340萬元,實現逐年平均遞增20%。 二是印發《關于實施鄂爾多斯籍蒙語授課學生和特殊教育學生全免費教育的通知》,從2012年起,對鄂爾多斯籍蒙古語授課幼兒、學生實行全免費教育,即在實施義務教育保障機制、鄂爾多斯戶籍高中階段蒙古語授課學生“兩免一補”和蒙古語授課幼兒“兩免一補”、義務教育階段蒙古語授課寄宿生生活補助、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的基礎上,將住校生生活費補助標準統一提高到幼兒園每生每月220元、小學每生每天12元、初中每生每天16元、高中每生每天18元;免作業本費,每生每年40元;補助交通費(不含幼兒園),每生每年200元。 三是從2010年開始,我市對考取?、普通本科和國家“211工程”學校的農村牧區蒙古族大學生每人每年分別補助3000元、5000元和7000元。截至2014年,共發放資助金13314.7萬元,受益大學生28735人次。 大力提升教育信息化普及應用水平,為實現民族教育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一是在基礎環境建設方面,全市民族學校、幼兒園已全部建成校園網,全面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和“優質資源班班通”。教育城域網資源中心設有電子圖書館、視頻點播、視頻會議、教學資源庫等。二是在蒙古文資源建設方面,已建成涵蓋各學段內容豐富的蒙古文教學資源,制作發行了《蒙古文課程資源》、《九年義務教育蒙語文規范朗讀》和中學《蒙古文學科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地理)電子教材并通過教育部審查,研發《新課程標準》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遠程學習與考試系統。三是在同頻互動課堂建設方面,2012年投資300多萬元,建成32個民族學校幼兒園網際交互教室,在自治區內率先開展同頻互動課堂教學。全面開通全市民族學校、幼兒園區域均衡發展教學教研遠程互動平臺,每天開展幼兒園、小學、中學各學段精品課程互動觀摩評課議課。四是在國家級平臺試點建設方面,2012年11月,鄂爾多斯成為全國第一批區域教育信息化試點地區和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規;瘧脤m椩圏c地區。2015年5月,我市作為全國唯一獲邀的地級市參加了在青島舉辦的全國教育信息化應用展。7月,中央電化教育館與市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教育信息化工作再次步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多渠道開展豐富多彩的互動交流活動,全方位加強民族團結教育。從2012年起,全市教育系統開展了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手拉手、心連心,促團結、促和諧”活動,共有20多所蒙漢授學校幼兒園結對開展校際交流,加快了教育區域均衡發展的步伐。如市蒙古族中學和市第一中學結對交流,市蒙古族中學組織學科專任教師到市一中跟班聽課,參加市一中教學教研活動;烏審旗蒙古族實驗小學和東勝區萬佳小學結對交流,教師共同觀課議課,共享優質教育資源。伊金霍洛旗城區中小學、杭錦旗中學針對漢語授課蒙古族學生和喜歡學習蒙古語的漢族學生每周開設兩節蒙古語會話課程等。市政府每年設立全市學校、幼兒園民族團結教育專項經費50萬元,用于學校幼兒園、民族團結教育教學活動及表彰獎勵等方面。 促進德育與中華傳統文化、民族優秀文化相結合,不斷創新教育方法和內容。我市充分發揮教育在各民族文化交融創新中的基礎性作用,在民族中小學開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藝術課程,連續12年舉辦全市“騰格爾—蒙古人”杯中學生技能大賽暨蒙古族中學傳統體育藝術比賽,連續5年舉辦“天驕”杯民族小學民族傳統體育藝術節暨校長研討會,設有搏克、蒙古象棋、射箭、鄂爾多斯民歌、舞蹈、器樂、三語演講、蒙古語辯論賽等20多個項目,輻射到八省區,每年參加學生人數2000多人。 大力發展民族職業教育,努力打造一批特色化專業。啟動大學畢業生技能培訓計劃,對蒙古語授課大學畢業生進行崗前培訓和崗位練兵,促進就業和提高工作能力。貫徹落實《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現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精神,積極扶持民族職業學校專業建設。2013年,鄂托克前旗民族職業高中民族工藝品制作專業被國家選定為首批100個全國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范專業點;幾所中職學校的護理、蒙醫醫療與蒙藥、舞蹈表演等15個專業被評為自治區中等職業教育骨干專業。2014年,鄂托克前旗民族職業高中被國家六部委授予“全國職業教育先進集體”稱號;鄂爾多斯市衛生學校的家庭服務、鄂托克前旗民族職業高中的民族樂器和手工藝品制作等3個專業被自治區評為“有影響力的勞動技能培訓”品牌。 積極統籌謀劃,推動民族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深入實施“立德強能”工程。一是不斷提高依法管理民族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大力推進教育系統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手拉手、心連心,促團結、促和諧”活動,積極推動民族團結教育進學校、進課堂、進頭腦。二是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深度合作、共贏發展”的原則,深入推進東勝區教育局和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教育局結對合作共建,擴大結對學校數量,每年開展冬夏令營、少數民族傳統藝術展演、校園足球邀請賽等互訪活動,通過互聯網經常性開展遠程互動教學研活動;參照兩地合作模式,進一步促進我市與內地或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之間的教育交流合作,使各地區、各民族學生交往交流交融。 切實增加民族教育投入。從2015年起,市本級民族教育專項補助資金每年增長20%,各旗區相應設立民族教育專項補助資金并做到逐年增長。建立和完善民族中小學助學金制度,加大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力度,提高“雙語”教學寄宿制中小學生生活費補助標準。 加大教師招聘創新力度。從2016年起,積極爭取將現行的教育部直屬師范類院校師范生免費培養政策,延伸到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授課為主、開設漢語言文字的民族地區,每年爭取教育部直屬師范類院校定向鄂爾多斯招收5至10名免費師范生,畢業后定向就業。同時,每年由財政撥付專項經費,選送10至20個蒙古語授課大學畢業生,到部屬師范類院校接受委托培養,畢業后定向就業。 積極建立并完善培訓長效機制。每年選派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各10名到教育先進地區進行專項培訓和掛職鍛煉;每年派出100名專任教師到教育先進地區進行為期1年的脫崗培訓和實地鍛煉。 全面提升特殊教育水平。以市特殊教育學校為核心,鼓勵和支持全市民族學校為殘疾學生創造學習生活條件,大力提升民族特殊教育普及水平、經費保障能力和教育教學質量。逐步開設蒙古語授課特教班,重點提高學生的生活技能和就業能力。 (作者:曹郅琛,系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政府副市長) 《中國民族教育》雜志2016年第一期 ![]() |
- 內蒙古自治區教育發展:練好民族教育“內”功2016-12-06
- 遵循黨的宗旨履行好民族教育工作政治責任2016-11-08
- 廣西:到2020年小學到高中民族班學生將超8萬人2016-05-24
- 教育部辦公廳、國家民委辦公廳關于開展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督2016-05-04
- 內蒙古將加快發展學前、義務教育階段民族教育2016-05-04
- 全國青少年民族團結教育研究中心落戶中央民大2016-03-22
- 四川:政策“套餐”補強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發展2016-03-20
- 內蒙古:堅持依法治教扎實推進民族教育改革發展2016-03-17
- 內蒙古:提出將建立民族團結教育常態化機制2016-02-20
- 打造優質特色民族教育2016-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