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林郭勒盟:內蒙古民族教育的樣本
www.tracyaward.com 2016年02月01日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民族教育》雜志
在我國的正北方,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有一個獨具豪情與深邃的地方。這里,天為被,地為廬,有著豐富的、歷史底蘊厚重的草原文化,令人回味深長。這里,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蒙古族人口占總人口的30%。這里,更有著內蒙民族教育發展的樣本。 這里,就是錫林郭勒盟!笆濉币詠,全盟上下凝心聚力,始終把民族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不斷完善民族教育優先重點并適度超前發展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構建了能夠適應全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有利于民族優秀文化傳承、布局結構合理的民族教育體系。 民族教育優先重點并適度超前發展 總面積20.3萬平方公里,占我國國土面積的百分之二;總人口104萬人,占全國人口總數的萬分之八!鞍俜种迸c“萬分之八”,這是錫林郭勒盟的盟域面積與人口數量的落差。換一種計算方法,將人口數除以盟域面積——每平方公里不足5人,牧區人口尤為分散。 這樣的人口分布,該怎么辦教育? 必須從自身實際出發想辦法、辦事情。錫林郭勒盟選擇了從促進盟域內教育均衡發展、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使牧民子女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出發,堅持“兩主一公”辦學模式,結合布局調整實際,將牧區學校和教學點全部調整到旗所在地或建制鎮辦學。合理的牧區學校布局調整,既促進了民族教育資源合理配置,又促進了師資隊伍的優化整合和民族學校辦學條件的改善。 集中辦學,不是沒有短板。學生離家太遠,是辦學者不得不考慮的問題。針對低齡學生住校的實際,所有民族學校加強了關愛學生行動,對學生進行了保姆式照顧,住宿安排實行以大帶小、相互照顧,設立家長探望室,不定期來校與孩子同吃同住幾日,使學生不失親情溫馨。 對于更小一些的孩子,在優化整合牧區學校的同時,為了使牧區幼兒能夠就近接受蒙古語授課學前教育,錫林郭勒盟加大了牧區幼兒園建設力度,特別是通過實施“十個全覆蓋”農村牧區幼兒園建設工程,全盟建成蘇木鎮(蘇木:與鄉處同一層區劃層次,分布于內蒙古自治區的牧業地區)幼兒園30所,2016年將達到56所,基本滿足牧區幼兒入園需求。2015年,全盟蒙古語授課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達到91.5%,高于全盟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 這一切,反映的是錫林郭勒盟始終把貫徹落實國家、自治區發展民族教育的政策措施作為首要任務,重視民族教育事業中長期規劃和持續發展,積極營造良好政策發展環境的決心!笆濉逼陂g,全盟重點實施了“錫林郭勒盟民族教育發展水平提升工程”。2015年,盟本級在安排教育經費1億元的基礎上,盟本級安排民族教育發展引導資金和民族教育特色學校建設資金500萬元,同時民族教育比重較大的旗市設立了不少于100萬元的民族教育專項資金。為了加強民族教師隊伍建設和提高師資水平,從2005年開始,盟本級財政每年安排不低于200萬元的民族學校教師培訓專項經費,并保持逐年增長!笆濉逼陂g,全盟還累計投入助學資金8.7億元,比“十一五”期間增加6.1億元。 以學生需求為本,下大力氣抓辦學 有學上是前提。錫林郭勒盟是內蒙古自治區率先開展教育助學工作的盟市,助學政策基本上率先從蒙語授課學生開始實施,2010年全盟實現了蒙語授課學前到高中階段十五年免費教育,2011年全盟高中階段學生實現“三免一補” (免學費、書費、住宿費,補助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費)免費教育。在此基礎上,還對所有蒙語授課高中階段學生每生每年補助民族助學金1000元。 蒙語授課學前教育從2008年開始免保育費和管理費,2012年開始補助幼兒在園伙食費每人每年1000元,實現蒙語授課學前教育“兩免一補”。 義務教育2011年全盟實現“四免兩補”,即免雜費、書費、住宿費、作業本費和補助經濟困難住宿生生活費、經濟特別困難學生學習用品費。 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方面,錫盟從2007年開始對考入錫林郭勒職業學院“生態移民子女實驗班”的學生每生每年補助學費2000元。2008年開始對考入全日制本、?圃盒5募彝ソ洕щy學生給予一次性入學補助,本科生1000元、?粕800元。2011年開始對接受全日制高等教育的禁牧區牧民子女每生每年補助6000元,并對未升入高中階段的學生、在錫林郭勒職業學院接受高等職業教育培訓實施免學費、書費、住宿費和補助生活費每生每年1500元的政策。 上好學是根本!笆濉逼陂g,全盟通過實施農村牧區“十個全覆蓋”工程、“標準化學校建設工程”“薄弱學校改造工程”等項目,2011年至2015年全盟民族學校累計投入改善辦學條件資金7億元,占全盟改善辦學條件總投入的25%。全盟所有民族中小學實現了樓房化,民族學校生均占地面積和校舍面積,以及校園網絡、電化教學設備、計算機、多媒體教室等配備條件均處于當地同級同類學校的領先水平。按照自治區中小學校辦學條件標準,錫盟較早啟動了標準化學校建設工程。2011年以來,全盟累計35所民族中小學達到標準化學校要求,占全盟民族中小學的97%,高于全盟平均水平8個百分點。同時,針對高寒地區自然條件不利于戶外體育運動的實際出發,切實加大了封閉式體育場館或風雨操場建設力度,全盟全部的36所民族中小學均建有體育場館或風雨操場,高于全盟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 突出民族教育特色,加強民族文化傳承教育 打造民族教育的特色和亮點。錫林郭勒盟著力建設環境優雅、管理精細、特色突出的精品民族學校,促進民族教育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不斷提升。2013年以來,全盟把實施精細化管理作為提升民族學校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啟動實施了民族中小學精細化管理達標工程。截至2015年底,全盟共有31所民族學校達到盟級精細化管理達標學校標準,占全盟達標學校的86%。 2015年,按照民族學校特色化發展的要求,錫林郭勒盟制定了《錫林郭勒盟民族教育精品學校實施方案》和相應的評估細則,啟動推進了民族教育精品學校創建工程,重點對“雙語教學”和特色化辦學提出要求,計劃用3年時間將全盟50%以上的民族學校建設成精品特色學校。僅2015年就有6所民族中小學進入了精品特色學校行列,占民族中小學的16.7%。 為大面積提升民族教育質量,錫林郭勒盟還制定了《“一帶三”教育教學結對幫帶工作實施意見》,每學期兩次派出優秀教師團隊開展對幫帶學校的教學交流互動學習,如自治區示范性普通高中錫盟蒙古族中學與西烏旗綜合高中、鑲黃旗綜合高中、鑲黃旗蒙中、正藍旗綜合高中、正藍旗蒙中建立幫帶結對關系,取得了明顯效果。 積極加強民族文化傳承教育。一是突出抓好校園文化特色建設,二是突出民族文化藝術特色教育,三是突出民族體育教育,四是突出校本課程建設。 把抓好民族團結教育作為做好民族教育工作的政治保證;將“兩主一公”辦學模式作為草原牧區發展民族教育的正確途徑;將加強校本教材研究、傳承發揚民族傳統文化視為民族教育的生命力;強調“雙語”教學和蒙古語授課理科教學,致力于提高民族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這,是“十二五”以來,錫林郭勒盟教育人總結的教育發展重要經驗。 目前,全盟有高等職業學院1所;民族中小學、幼兒園84所,占全盟中小學、幼兒園的37.3%;有蒙古語授課在校生33065人,占全盟在校生的25%,形成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結構完善、布局合理、規模穩定、優質優先的民族教育體系。 雖然他們說得很謙虛——“我們的教育距離黨和人民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但是關于未來,努力的目標一直都很清晰:繼續加大民族教育投入、不斷提升民族教育質量、繼續提高辦學水平,保障民族教育優先重點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中國民族教育》雜志2016年第一期 ![]() |
- 內蒙古自治區教育發展:練好民族教育“內”功2016-12-06
- 遵循黨的宗旨履行好民族教育工作政治責任2016-11-08
- 廣西:到2020年小學到高中民族班學生將超8萬人2016-05-24
- 教育部辦公廳、國家民委辦公廳關于開展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督2016-05-04
- 內蒙古將加快發展學前、義務教育階段民族教育2016-05-04
- 全國青少年民族團結教育研究中心落戶中央民大2016-03-22
- 四川:政策“套餐”補強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發展2016-03-20
- 內蒙古:堅持依法治教扎實推進民族教育改革發展2016-03-17
- 內蒙古:提出將建立民族團結教育常態化機制2016-02-20
- 打造優質特色民族教育2016-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