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打造北疆民族教育亮麗風景線
www.tracyaward.com 2016年02月01日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民族教育》雜志
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成立最早的少數民族自治區,也是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發源地。68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區各族人民和廣大民族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民族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取得巨大的歷史性成就。近日,記者就內蒙古在民族教育發展中所取得的典型經驗和顯著成就及今后發展目標、主要措施等專訪了內蒙古自治區黨委高校工委書記、教育廳廳長侯元。 記者:經過68年的發展,目前內蒙古民族教育發展現狀是怎樣的? 侯元:內蒙古自治區現有獨立設置的少數民族幼兒園301所,在園幼兒7.63萬人,其中,實行蒙漢雙語教學的282所,在園幼兒5.22萬人,F有獨立設置的少數民族學校541所,在校學生34.33萬人,其中,實行蒙漢雙語教學的485所,在校學生21.42萬人。在50所普通高校中有36所開設了104個蒙漢雙語授課專業和少數民族預科班,在校學生5.79萬人。全區現有蒙漢雙語授課中小學和幼兒園專任教師2.64萬人,現有普通高校少數民族專任教師0.76萬人,教師學歷合格率和教師職稱結構情況均處于全區平均水平以上。 記者:近年來內蒙古在發展民族教育中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并取得了哪些顯著成就? 侯元:第五次全國民族教育工作會議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形勢下民族工作“八個堅持”的要求,始終堅持“優先重點”發展方針,大力發展民族教育,為推進教育現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人力資源支撐。 具體來講,主要在以下五個方面重點采取措施并取得了顯著成就:一是強化政策法制保障。頒布施行了《內蒙古自治區蒙古語言文字工作條例》。自治區黨委、政府先后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 加快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關于進一步加強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見》《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實施意見》等重要文件,對民族教育工作做出系統規劃部署。 二是堅持“優先重點”發展方針。自治區對民族教育工作始終堅持 “三個優先”,即事業發展規劃優先謀劃民族教育,財政資金投入優先保障民族教育,公共資源配置優先安排民族教育,不斷鞏固“兩主一公”辦學模式,有力保障了少數民族學生有學上、上好學。目前,全區各學段少數民族在校學生所占比例均超出其人口所占比例,各項教育指標均高于全區平均水平。 三是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全區民族教育各類補助資金,由“十五”時期的近1億元、“十一五”時期的12億元,提高到“十二五”時期的20多億元。助學政策不斷完善,已建立起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蓋助學體系,對牧區雙語授課兒童實行保教費減半收取政策;對蒙(朝)漢雙語教學中小學生率先實行12年免費教育,并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對考入區內高校的蒙漢雙語授課學生實行減收20%學費的政策,從2014年起,對城鄉低保家庭子女實施普通高校新生入學資助政策,本科生和?粕謩e一次性資助4萬元和3萬元,當年受益的少數民族新生4995人。 四是全面實施“雙語”教育,深入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對實施“雙語”教學一、二類模式的幼兒園和中小學,全面加強民族語言文字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適時開設外國語課程,大力培養蒙漢兼通的高素質人才。堅持面向各級各類學校,深入開展“三個離不開””“四個認同”的思想意識教育和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及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相關知識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各項工作,為維護祖國統一、保持邊疆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五是推進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招生、培養、就業聯動機制建設。2013年自治區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專業結構調整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意見》,鼓勵支持雙語授課大學生輔修第二學士學位、第二專業或應用類課程,經費由自治區財政補貼;在公務員考錄、事業單位招聘時,自治區每年從錄用、招聘計劃總數中拿出15%,用于定向招錄雙語授課畢業生。 記者:今后內蒙古將采取哪些新的具體措施,進一步促進民族教育科學發展? 侯元:總體而言,今后我們將堅持以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統領,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民族工作會議精神,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精神和第六次全國民族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全力以赴打造祖國北疆民族教育事業亮麗風景線。 具體來講,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在以下四個方面采取措施,深入推進民族教育改革發展。 一是堅持正確辦學方向,不斷增強各民族師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定不移地把黨的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貫穿到民族教育工作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引導各族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文化觀,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建立民族團結教育常態化機制,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培養一大批適應國家和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少數民族人才。 二是優化結構布局,增強民族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加快普及少數民族學前教育,對獨立設置的少數民族幼兒園實行公辦體制,實現蒙漢雙語授課學前三年教育普及率高于全區平均水平。全面改善農村牧區、貧困地區薄弱學校辦學條件,確保少數民族義務教育學校率先實現學校標準化和旗縣區域內均衡發展。重點支持民族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以深化課程改革和落實國家課程方案為抓手,全面實施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相結合的招生制度改革,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以就業創業為導向,加快發展民族中等職業教育,開設農牧業經濟、生態建設、民族手工藝品等專業,努力適應培養和培育新型職業農牧民要求。深入推進民族高等教育內涵發展,加大蒙漢雙語授課專業的結構調整,逐步構建起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學科專業體系。重視支持特殊教育和繼續教育發展。 三是聚焦民族教育發展薄弱環節,堅持“優先重點”發展方針,全面提高少數民族人才培養水平。進一步完善民族教育經費投入機制,重點解決民族中小學公用經費不足的問題,并加大少數民族學生資助力度,在全區實現12年免費教育的基礎上,對蒙漢雙語授課學前三年教育實行減免保育費政策。進一步加強民族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切實解決民族中小學教師編制短缺和結構性矛盾突出等問題,建立健全民族中小學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縣管校聘”改革,加大“雙語”教師、“雙師型”教師和農村牧區中小學緊缺學科教師培養力度,切實改善民族中小學教師待遇,在職稱評定、績效工資分配、評優獎勵等方面實行優惠政策。探索建立少數民族職業技能型人才培養立交橋,提高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升入高等職業學校比例。進一步完善高校招生、培養、就業聯動機制,對蒙古語授課高考學生實行大科類招生、自主選修、學分互認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并加大對蒙古語授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扶持力度。加快推進民族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率先完成“三通兩平臺”建設任務。 四是堅持依法治教,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民族教育綜合改革。加快推進《內蒙古自治區民族教育條例》立法進程,把“優先重點”發展民族教育方針納入法制化軌道,加強黨對民族教育工作的領導,全面落實政府責任,扎實推進教育行政部門依法行政、學校依法治校。將制定出臺《關于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實施意見》和《關于進一步做好高等學校蒙古語授課學生培養和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完善民族學校規劃、建設、發展工作機制,健全民族教育教師待遇、培訓及少數民族學生資助、升學、就業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加快民族教育現代化進程,為落實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開創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民族教育》雜志2016年第一期
![]() |
- 內蒙古自治區政府與吉林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2016-09-30
- 內蒙古開展中小學音樂教師合唱指揮培訓2016-06-17
- 內蒙古百支青年志愿服務隊結對關愛百名留守兒童2016-06-14
- 內蒙古:普通話已基本成為各大中小學校園語言2016-05-23
- 內蒙古:2016年起加強高校創業實踐基地建設2016-05-09
- 內蒙古大學研制國內首款蒙古語語音識別合成系統2016-04-16
- 內蒙古:2016年累計投入6億余元發展中職教育2016-03-29
- 內蒙古包頭青山區讓每個孩子都享受優質的教育2015-11-23
- 內蒙古自治區民族教育條例(草案)征求意見座談會召開2015-11-16
- 內蒙古察右后旗:為學生搭建暖心便民"服務橋"201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