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民族教育薄弱環節建設
www.tracyaward.com 2015年12月08日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民族教育》雜志第10期
關鍵詞 民族教育薄弱環節建設 民族地區教育發展還存在不少“短板”:寄宿制學校建設、邊疆民族地區教育發展、雙語教育,每一塊“短板”的背后,往往都有歷史、文化、社會等深層次的原因。補齊“短板”不是一日之功,但卻迫在眉睫。 案例 寄宿制學校后勤人員: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川省甘孜州德格縣地處青蔵高原,與西藏隔金沙江而望。全縣藏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98%,系典型藏民族地區。全縣現有寄宿制小學23所,占全縣小學總數的79.3%,在校寄宿生占全縣在校小學生總數的35.7%。近幾年,隨著國家對民族地區教育投入的不斷加大,學校辦學條件得到了較大改觀,校舍改造及師資配備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但隨著學校提供全免費食宿之后,寄宿生源持續增加,從而為學校帶來新的困惑——無專職生活老師,后勤管理人員缺乏。筆者以兩所寄宿制學校為例,以窺全貌。 日當老師夜當媽 位于海拔4200多米的窩公小學,鮮艷的國旗與略顯破舊的校園,無疑還是這片大草原上最顯眼的標志性建筑。幾十個孩子在陽光下游戲著,為這片沉寂的草原增添了勃勃生機。幾個躲躲閃閃的小腦袋從同學背后探出來,恰好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這幾個孩子讀幾年級呢?”我指著那幾個特別小的孩子問陪同的仁珍翁姆校長。 “一年級,他們也是住校生! “住校?!”我不禁有些驚呀。 “是的,這里絕大部分學生的家都在離學校十幾公里以外,娃娃要讀書,家長送來了,我們不可能不收呀!收了就只能寄宿在學校!毙iL回答得非常平靜,看來她早已經習慣這么小的住校生了。 “這么小的孩子,學校是怎么安排他們住宿的呢?” “我們學校目前只有兩間學生宿舍,每間最多只能放六架床,兩間共24個床位,目前住校生一共是48個,其中男生10個,女生38個!蔽覀冞吜倪厑淼叫iL的家,說是家,其實也就不過一前一后兩間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前屋靠墻壁放著一張小床,再鋪上一層厚厚的墊子,日常來客都將這張小床當沙發,床前放著一張小茶幾,幾張小凳子,靠窗處放著一個鋼爐,旁邊一個不大的柜子里放著炊具。里屋也就一張簡陋的木床和一個小柜子,這就是這位二十多歲女校長在當地的“家”。 “大一點的孩子住寢室,其中一間住了二十多個女生,一個高年級的同學帶一個小同學共住一個床位,中年級的兩個人一個床位,這樣才盡可能住得多一點。另一間則安排成‘姊妹寢室’,這是我們給取的一個新名詞,就是哥哥或姐姐帶著弟弟或妹妹一起住一個床位。還有6個最小的,沒有哥哥姐姐帶,也沒有足夠的床位了,就像你剛才看到的那幾個娃娃,他們就沒辦法安排住寢室!毙iL邊聊邊指指小床:“這張小床白天就供來的客人當沙發坐,到了晚上我再在上面鋪上床單和被子,便是一年級兩個最小的男孩的床鋪,另一個小女生就跟我睡里面。晚上我可以起來幫他們蓋蓋被子,不會因著涼而感冒!毙iL平靜地講述著,就像在講述她自己的孩子的故事,可她卻還未做媽媽。 “你們可能不了解,我們這個地方,每年從十一月到第二年四月底,早上和晚上基本都是冰天雪地的狀態!彼樖种钢砼缘膲Ρ,“你們現在看不出來這個墻壁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一到冬天,晚上這里的墻壁都會結一層冰,第二天早上隨著氣溫慢慢升高,融化的冰水便順著墻壁往下流。這樣寒冷的氣候,如果這些娃娃在寢室掀了被子,沒有及時蓋上,第二天肯定沒法上課的! “那另外三個怎么辦呢?” “兩個男孩子就跟兩個男老師一起睡,另一個女生,就跟她班主任老師一起睡。我們這兒的老師從開學來學校,一直到放假才回家! “你們沒有專門的宿舍管理員嗎?”我問道。 “我們學校規模太小,配不了專職的生活老師,學校目前請了一個五十多歲的老鄉做臨時管理員,一個月只有600元的工資,根本請不到更合適的了。他白天來學校收拾寢室衛生及協助食堂工作,晚上回家,因為學校目前再沒有房間可供他住了。早晚全由我們的老師來管理一切,F實就這個樣,我們也沒辦法!闭f到這里,校長也只能輕嘆現實的無奈。 任課教師的另類工作 位于海拔3800米的八邦小學屬于典型的農牧結合型寄宿制小學,學,F有在崗教師13人,在校學生共計133人,住校生54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30人。在與呷瑪彭措校長交流關于住校生管理的話題時,他跟我講述了這樣的故事: 學前班和一年級的老師們每天都需要完成這樣一項另類的工作——給學生洗被屎(或尿)弄臟了的褲子,時常要為學生換洗被尿濕的被褥。近年來,由于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學校辦學條件的逐步完善以及學生在校期間的全免費食宿,即使離學校幾十公里以外的家庭,也積極將孩子送到學校,孩子送到了學校,家長就減輕了照看孩子的負擔。這也導致在現有住校生中,5至6歲的學生多達15人。而這部分學生生活自理能力較差,盡管學校安排高年級學生與低年級學生共住一鋪,或讓哥哥姐姐與其弟弟妹妹共住一鋪,但這些高年級同學畢竟也還是孩子,夜間同樣睡得較沉,往往就忘了叫弟弟妹妹半夜去上廁所,導致這部分較小的孩子常常將屎、尿直接拉在褲子或被褥里。而由于學校規模較小,沒有條件配備專職生活老師,一旦發生這樣的情況,第一時間去現場處理的自然就是班主任。因為有些家長離學校有幾十公里,絕大部分時間連手機信號都沒有,根本不可能親自來處理。 “我們的老師都習慣了,遇到這種情況,老師不幫他們換、幫他們洗,難道要靠孩子們自己嗎?好在老師們都住在學校,已經接受了這樣的現實!毙iL說到這,多少流露出一些愧疚,“只是真的苦了我們的老師,他們有時真是不堪重負呀!” “這些娃娃的衣服、被褥又從哪里來呢?” “這些年來,我們通過不斷的實踐摸索,可謂是形成了一套較為有效的經驗!毙iL平靜而又略帶詼諧地講道,“被褥還好辦,學校這些年每年都會將以前學生用過的舊被褥洗干凈,縫補好,隨時留作備用?墒怯龅匠掷m的下雨天就麻煩了,被褥洗了短時間干不了。而幾乎每天都會有學生尿床,這樣一來,后面的尿了,學校備用的不夠時,班主任就只有將自己家的先給學生鋪上,不可能讓娃娃睡濕的呀!” “那衣服呢?怎么解決?” “一些社會愛心人士或多或少都會捐贈一些衣物類的物品,我們等湊到人均一件時,就及時發給每一個學生,如果有剩余,就由學校暫時保管,為這些隨時可能尿褲子的學生準備著。到了冬天,往往還不夠,好在我們這里的老教師都非常有經驗了,一方面他們動用自己的社會關系,爭取更多的社會捐贈;另一方面,將自己家孩子或親戚朋友家孩子穿不了的衣服及時收集起來,隨時備用! 。ㄗ髡呦邓拇ㄊ〕啥际懈咝聟^第三批援藏工作隊成員,現掛職于甘孜州德格縣城關一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