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程墨 通訊員 龐偉紅 尚紫荊)近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韓鳳祿副教授研究團隊在廣西百色市隆林縣者保地區發現了一具早三疊世魚龍類化石,是世界范圍內的全新屬種,被命名為粗壯百色魚龍。
研究發現,百色魚龍長達3米、外形憨萌,具有更強的游泳能力,是目前中國發現最大的早三疊世魚龍類化石。目前,該研究成果已在國際權威生物學期刊 PeerJ 在線發表。
據了解,這項研究受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貴州科技計劃項目、貴州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科研項目等資助,由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韓鳳祿、江海水聯合貴州地質調查院、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的科研人員共同完成。
據介紹,魚龍是繁盛于三疊紀和侏羅紀的海生爬行動物,最早出現在約2.5億年前,在9000萬年前滅絕,大約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期。它們高度特化,具有流線型、類似魚類的身體外形以及大的眼睛和強有力的尾鰭。目前發現的魚龍最早出現在早三疊世,在日本、加拿大、北歐和中國湖北、安徽等地有過正式報道,多為長度不超過1.5米的小型個體,其化石材料和分布范圍都較為有限。
據悉,百色魚龍是廣西首次發現的早三疊世魚龍類化石,不僅拓寬了國內早三疊世魚龍類的地理分布,也增加了早三疊世魚龍類的形態多樣性。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tracyawar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