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見習記者 張欣 記者 唐琪)非物質文化遺產屬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范疇,“非遺”進校園是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形式。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宋亞平表示,“非遺”進校園目前存在一些問題,要重視對青少年的“非遺”教育,加強“非遺”教師團隊培養及加大教材開發力度。
“‘非遺’課程進校園是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是實現立德樹人的有效途徑,對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責任感,樹立文化自信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和意義?!彼蝸喥胶粲?,教育部門應關注對青少年的“非遺”教育。
“具體來說,一是增強學校對青少年‘非遺’教育的重視度。在開展‘非遺’課程進校園之前,學校應該進行大力宣傳,加強師生的重視程度。二是加強‘非遺’教師團隊培養及加大開發教材力度。學校要對引入校園的‘非遺’項目及‘非遺’傳承人進行整體評估,甄選適合孩子們的項目,并讓‘非遺’傳承人和優秀教師參與其中。選擇結合本區域非物質文化遺產特點的課程內容,突出學校文化建設特色,研發出符合教育需要的非遺教材。三是政府部門要給予相關的政策支持,積極組織和篩選優秀‘非遺’項目,并將其與進校園有效結合?!彼蝸喥秸f。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tracyaward.com All Rights Reserved.